4月初,走進羅田縣勝利鎮(zhèn)韓塔寺村,隨處可見一排排隆起的紅薯育苗溫棚。掀開尼龍紙薄膜,一棵棵紅薯苗探出地面,紫紅的莖、嫩綠的葉,長勢喜人!
“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,相信要不了多久,紅薯苗就會全部長出來,鋪滿地面!‘苕大姐’昨天還帶人來看過,說全村數我家紅薯苗長得最好!”農戶肖小玲樂呵呵地說。
肖小玲口中的“苕大姐”,名叫方巧玲,是韓塔寺村黨支部書記、村委會主任,也是村紅薯種植專業(yè)合作社主要創(chuàng)始人和日常負責人。
方巧玲2018年進入村委會擔任婦女主任,因工作能力突出,待人親和,深受群眾好評,在2021年換屆中,高票當選村黨支部書記、村委會主任。多年來,韓塔寺村集體經濟收入薄弱,在全鎮(zhèn)年終考核中總是排名靠后,方巧玲決心在自己任內發(fā)展壯大村集體經濟,扭轉薄弱局面。一次偶然的機會,方書記從網上看到紅安苕賣得很好,心想勝利鎮(zhèn)當地氣候、土壤環(huán)境也適合于種植紅薯,便萌生了發(fā)動群眾大規(guī)模種植的想法。
說干就干,2022年初村“兩委”多次出去學習,召開村民代表會議,廣泛征求群眾意見,最后商定采取“支部+合作社+農戶+直播帶貨”的發(fā)展模式大規(guī)模種植紅薯。經積極爭取項目,村支部拿出集體經濟扶持資金30萬元成立專業(yè)合作社,建設廠房,購買機器設備等。
黨支部發(fā)動農戶拿出閑置土地,種植紅薯,同時針對市場“綠色化”需求,要求農戶對種植的紅薯施自然肥,不打農藥,確保生態(tài)有機。剛開始種植紅薯的時候,群眾都不相信能夠賺到錢,積極性不高,種植的不多。
“方書記發(fā)動村干部和自家親戚帶頭種植,將支部黨日會場搬到紅薯地,帶領黨員群眾深入田間地頭查看紅薯長勢,組織群眾交流種植經驗,慢慢的紅薯種植從10畝到100畝,最后到200余畝!奔t薯種植大戶方仲華說。
功夫不負有心人,2022年秋,紅薯喜獲豐收,全村紅薯累積40萬噸。
為進一步將紅薯做成好產品、賣出好價錢,村里不僅去紅安請師傅來村里現場教學,方書記更是帶頭鉆研紅薯干、紅薯粉、紅薯粉絲等農產品的制作手藝,最終研制出8種薯類新產品,又學習直播帶貨的技術對外銷售。2022年底紅薯毛收入超過30萬元,發(fā)放群眾勞務費15萬余元,帶動30多戶村民增收,村集體經濟也增加8萬多元。紅薯在當地又叫做“苕”,這一年村里上上下下、男女老少都在談論“苕”。因為“苕”而一炮走紅,方書記“苕大姐”的外號不脛而走,名氣也越來越大。
農戶朱鳳英2022年底因疫情影響,沒有去武漢帶孫子,兒子兒媳也因疫情收入驟減,可愁壞了一家人。方巧玲知道情況后,主動邀請朱鳳英到紅薯粉絲廠上班,春節(jié)前一個半月的時間,賺了4000多元,維持家庭日常開支外還略有剩余,逢人就夸“苕大姐”好。
授人以魚,不如授人以漁。今年2月,方巧玲趁熱打鐵舉辦農產品加工制作和電商學習班。她多次前往駱駝坳鎮(zhèn)燕兒谷直播基地學習直播技術,回來傳授給群眾,讓群眾通過直播帶貨的方式銷售綠色農產品。一段時間后,一大批農戶在家敲敲鍵盤、點點鼠標,便可將各類農產品銷往武漢、北京等大城市。
去年種植紅薯,廣大農戶嘗到了甜頭。今年群眾種植紅薯的積極性很高,村“兩委”根據紅薯育種初步估計,今年紅薯種植應該接近300畝。
“方書記敢想敢干、善作善成,她下決心要帶領更多群眾致富,爭做農村經濟發(fā)展的‘領頭雁’,體現了一個優(yōu)秀村支書的責任擔當!”勝利鎮(zhèn)黨委書記彭強談起方巧玲,稱贊之詞溢于言表。
來源:羅田新聞網
歡迎光臨 羅田論壇 (http://www.yaisu5d.com/) | Powered by Discuz! X3.4 |